2024年浙江音乐学院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王晴事迹故事

2024年浙江音乐学院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王晴事迹故事

音乐学系 王晴

中共党员,音乐学系2023级硕士研究生,师从孙焱副教授。在上海音乐学院读本科期间曾获人民奖学金三等奖,在浙江音乐学院读研期间获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。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各种校内外实践活动,累计完成浙江7县市的戏曲调研。曾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、浣熊唱片等公司参与实习。

01 / 跨界探索,创意点亮艺术

王晴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态度,在学术研究和实践中不断拓宽视野。研一上学期,她参与了为期四个月的甘美兰音乐学习,深入领略印度尼西亚甘美兰音乐多声部协同交织的魅力。研一下学期,她参与首届“领音班”模拟创业路演,在创业导师和团队成员的共同指导下,迈出了跨界融合艺术与创业的第一步。他们提出“Pomato配乐艺术空间”方案,该艺术空间定位为影视、游戏、电子配乐一体化工作室,成员涵盖作曲、电子音乐、民乐等多元专业背景,依托艺创小镇资源,力求提供从创作到版权管理的全链条服务。此外,她还协助东方乐器博物馆主办展览《“雪梅赋”——以古今月琴展感念月琴制作师韩常树》,在展览中负责月琴实物档案资料整理、文稿撰写以及展品的布局安排。

02 / 田野寻音,守护戏曲根脉

源于个人兴趣与专业要求,她多次前往浙江不同县市,进行田野考察,探访地方戏曲文化。在2024年3月,在调研新昌调腔的过程中,她们幸运地发现了艺人手抄工尺谱,谱中带有高腔剧种中独特的“蚯蚓符号”,从中感受到传统戏曲活态传承的力量。这一调研成果申报了第14届“挑战杯”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,并获校内选拔赛二等奖。同年暑假,她先后赴松阳和平阳进行调研。通过老艺人的口述,认识到松阳高腔的历史脉络,以及当下传统瓯剧、和剧与当代儿童剧、歌剧在平阳木偶戏中的融合。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,她走访安庆市的各个黄梅戏票友群体,形成论文《城市语境下黄梅戏业余演出研究——以安庆市黄梅戏票友活动为个案》,并在第二届“川越未来”活动中被评为优秀论文。

03 / 知行合一,焕活传统新生

通过多次田野调研实践,她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其在当代的宝贵价值。在局内与局外的融入与跳出中,她摸索传统文化与大众需求的联结融合,为其提供更多的创意灵感与文化活力。基于对杭州及周边地区戏曲文化的深入思考,她主持2024年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科研项目《杭州城市视域下戏迷群体的文化链接与社群转化》并立项,旨在探讨不同戏迷群体的文化活动特点及其文化诉求,挖掘不同群体在现代城市背景下的戏曲文化需求与社群转化潜力。她参与2024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《中国戏曲主题剧本杀项目开发》,将生旦净末丑行当知识与经典唱段融入主题剧本,致力于通过沉浸式的人物角色体验,探索“非遗+文创”“戏曲+沉浸式体验”等创新路径。

本文源自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学习,艺术类相关政策请以学校或官方渠道发布内容为准!
(0)
adminadmin
上一篇 2025年2月7日 下午2:19
下一篇 2025年2月7日 下午2:27

相关推荐